阿格西的《公開》是我在這兩年當中所讀最誠實的自傳,最動人的勵志小品,跟最峰迴路轉的小說。

 

「這世上除了網球場之外,我最不想待的地方就是父親開的車。但我的童年歲月註定要在這兩種監獄當中交錯度過。」即將在台參加夢幻球星賽的阿格西,在書裏寫下他對網球的痛恨。他從四歲開始,被崇尚斯巴達式教育的父親架上網球場,一年一百萬次的揮拍擊球,卻怎樣也得不到父親的讚賞。彷彿是宙斯交給薛西弗斯的懲罰,巨石日復一日落回原點,而小男孩只得低著頭接受一再重複的試鍊。

 

可是正如你我在球場上看到的,阿格西卻因此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選手之一。在電腦排名開始之後,三十多年來僅有二十四名球員曾經站上世界第一的寶座,其中有連續盤據首位四年多的費德勒,也有表現始終不墜,迄今仍保有最多首位排名周數紀錄的山普拉斯,可是阿格西的紀錄卻是最庶民而動人心弦的。年少成名的他曾經在傷痛跟自我放逐之間,世界排名落出百名之外,可是卻又在三十三歲的高齡,重回第一的寶座。

 

如今四十歲的阿格西已經從職業賽事中退休四年多,有著史上累積第四高的比賽獎金,令人稱羨的婚姻,是一個看來頗為完美的網球人生。能夠擁有這樣的結局,除了要有過人的意志力之外,諷刺的是,當年他怨恨的重複練習,卻是成功最重要的條件。

 

知名的心理學家安德斯.艾瑞克森(K. Anders Ericsson)在他的研究中指出,所謂的專家,其實只是經過不斷重複的練習而已。這個理論在運動心理學上被普遍認同,後來也被葛拉威爾(Malcolm Galdwell)在《異數》這本書引申出去。葛拉威爾認為,所有成功的人士,其實沒有什麼天分的差別。從披頭四到比爾蓋茲,不管是要專精在什麼領域,都需要經過至少一萬個鐘頭的重複練習,這個說法,在近年來也已經被廣泛接受。

 

這跟我們一貫相信的通才教育難免有本質上的牴觸。人生扣除吃飯睡覺跟胡思亂想,其實沒有很多一萬個鐘頭,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,時間更是寶貴的不得了。這樣說來,家長們似乎要無可奈何地做下決定,是要孩子成為五育齊頭發展的全人,還是要像阿格西一般,中學都沒能畢業,卻在他的專業領域成為世界第一。其實連阿格西自己也一直在思索,如果他的人生可以重來,他到底會選擇怎樣的人生呢?他的父親卻是很確定問題的答案,他說,如果再來一次,他還是會用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,不同的是,他會讓阿格西打棒球或是高爾夫,因為這樣他可以晚點退休,賺更多的錢。

 

不管怎樣,阿格西終於跳出薛西弗斯的惡夢。有幸親眼目睹他在台灣兩場比賽的觀眾,可以看看他是不是終於能夠享受自己完美的擊球。而就算你不是網球迷,他的自傳也是不該錯過的好書。(作者為運動專欄作家)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︰中國時報

 

 

曾經是噩夢的斯巴達教育,成就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阿格西,也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︰「專業來自於不斷的練習」。不像現在台灣社會,所謂的專業就是考到證照,有些人真的是學有專精,但有些人是有了證照卻還不一定懂,只是在證照補習班惡補出來的。

 

什麼叫作專業?看看阿格西的網球精神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9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